在中国山水画写生中,“游”、“悟”、“记”都是“写”的准备过程。一般说来,前面三个过程准备充分,“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写”是把自己感受到的蕴藏在自然界中的优美情趣,用笔墨反映出来,表现出来。明代王安道在《华山图序》中写道:“由是存乎静室,存乎行路,存乎床枕,存乎饮食,存乎外物,存乎听音,存乎应接之隙,存乎文章之中。”王安道画华山是把华山景物放到整个精神生活里面去,经过不断揣摩,反复洗炼,执笔时“但知法在华山,竟不知平日之所谓家数者何在。”他用全部身心去完成有名的华山写生作品《华山图》,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傅抱石《华岳千寻图》155×95.5cm 1963年作
“写”的关键是充分表现“意境”。古代画家最为普遍的经验是“意在笔先”,看来是“老生常谈”,但却是极重要的经验。“写”是形式,是技法、即所谓“笔”。“写”是反映“意”,但“意”和“笔”不容分割,二者应该高度统一,既要求有新意,又要求出妙笔,笔意相发才能画出满意的作品来。今天的画家谁不“一管在手,挥洒自如”呢!我的意思是:当画家们深入到生活里,面对着日新月异、气象万千的现实生活时,能够无动于衷没有丝毫的感受?不会,这是绝对不会的。我认为画家的这种激动和感受就是画家对现实生活所表示的热情和态度;也是画家赖以创作、大做文章、大显身手的无限契机。我们知道,每一个人的素养、兴趣、爱好乃至笔墨基础都是不相同的,所以每个人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评价也各有差别,正因为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每个人的创造力。
傅抱石《黄山炼丹台》98.3×50.3cm 1945年作
绘画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它依靠形象的艺术加工,因此艺术技巧的重要性是自不待言的。但技法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如果认为只要掌握了传统笔墨技法便可走遍天下随意作画,那就错了。画黄山用此法,画华山亦用此法,千篇一律,满纸是技法的堆砌,这样的技法,再高明也没有什么意义,那只是僵死的程式。我极力提倡向民族优秀传统学习,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民族传统,继承是为了发展。我反对孤立、机械地搬用传统技法的套路,把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画得古板、死气沉沉。我们要通过深入生活,到真山真水中去体察、感受,通过新的生活感受,力求在原有的笔墨基础之上,大胆创新,适应新时代内容发展的需要。应当在不断的写生活动中求得进步,求得发展。“笔墨当随时代”是“写”这一环节重要的一点。
傅抱石《韶山》74×100cm 1965年作
作为一幅完美的山水写生画,“写”的过程技法要求很多,不能一一详尽阐述。如果在“游”、“悟”、“记”三个方面准备工作充分,“写”时当不会有多大困难。当然从技法角度考虑,那是无止境的,需要我们去不断追求、提高。
作为山水写生画,可以当场对景写生,也可以在现场勾稿子,回到住处加工完成。为了外出写生方便,画稿不宜太大,一般四尺宣纸六开便行了。最重要的是必须在印象清晰、感受最深时立即将画稿落墨写成,不要只用钢笔勾小稿子,收集厚厚一本回到家里再加工。我们首先是用感情画画,因为失去了当初在景色中丰富的感情是画不出好画来的。这一点对于初事山水写生的人来说,是特别值得重视的。
场景效果图
暴仕范 国画作品
作品来源:复圣轩字画网【作品热销中 支持定制】
复圣轩字画网是北京复圣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旗下的国内知名书画艺术网站,专业从事名人手绘、保真书画的网上交流交易,致力为广大艺术家、书画爱好者及收藏家搭建宣传推广平台、交流学习渠道、安全收藏环境,实现文化传承、涵养身心与财富增值的和谐统一,引领书画艺术投资收藏新潮流,打造中国书画行业主流新媒体。
场景效果图
黄斌雄 国画作品
作品来源:复圣轩字画网【作品热销中 支持定制】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点击 “关注公众号”
北 京 复 圣 轩 文 化 传 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