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1904~1965)
傅抱石:一定要注意数稿间透视关系的一致性
每到一处山水取景,必然有很多景物使你感到新鲜,激起创作的热情。这时就需要进行必要的记录,速写其形象,如果结构复杂,某些重要部分还要重点加以结构上的记录和特写。这种速写不求形式上完整,而求详细记录,特别对于工程建筑物,必须解构清楚,透视正确,每次外出写生,这方面的工作量是很大的。
傅抱石《西湖月夜》46×35.5cm 1962年作
写生时特别要记录具有特征的景物,使写生画稿能够充分表现出地方特征。例如树木同样会有地方特征,速写时不能忽视这一点。富春江一带的杨梅树,树叶常青而浓黑,树干盘曲多姿呈淡赭色。我当年去富春江画画,勾了不少杨梅树的稿子,这种姿态优美、树叶繁茂的常青树与富春江的山明水秀相映衬,极富江南水乡特色,十分入画。又如乌桕树,在浙江农村水田间多栽种这种油料树种,每到秋天,乌桕树叶变成红色,平原上一片秋色,是其他地方所不易见到的美景。黄山松树,浓黑而粗壮,虬枝千姿百态,气势雄壮,它是黄山所特有,画黄山而不画松树便失去了黄山的特征。山,对山水画来说是最普通的描写对象,但各地的山都不同,正如宋代郭熙所论述:“嵩山多好溪,华山多好峰,衡山多好别岫,常山多好列岫,泰山特好主峰。天台、武夷、庐霍、雁荡、岷峨、巫峡、天坛、王屋、林虑、武当皆天下名山巨镇,天地宝藏所出,仙圣窟宅所隐,奇崛神秀,莫可穷其要妙。欲夺其造化,则莫神于好,莫精于勤,莫大于饱游饫看,历历罗列于胸中。”一代名家经验之谈极为精辟。
傅抱石《峨眉烟云》27×37cm 1960年作
在速写记录时,由于场面大,幅面宽,包括的内容多,可以采用分别记录的方法。但必须注意的是整理时一定要注意数稿间透视关系的一致性,不允许将几幅透视度完全不同的建筑物硬拼凑在一起。在不少山水画写生稿中往往发现山、树是俯视的,也就是说,作者是从上面向下画的,透视的视点较高。而所画山中的亭子却是仰视的,是从下向上画的。亭子是点景的建筑物,如果山树都是俯视的,亭子必须是俯视的,或者用平视的透视关系去处理,这样就不会有一种危亭欲倒的不舒服感觉,影响画面的空间表现和意境的刻画。
傅抱石东欧写生(速写) 1957年作
傅抱石《古文化城克罗什》
38.6×48.5cm 1957年作
宋代沈括说:“李成画山上亭馆及楼塔之类,皆仰画飞檐,其说以为自下望上,如人平地望屋檐间见其榱桷。此论非也。大抵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耳,若同真山之法,以下望上,只合见一重山,岂可重重悉见?兼不应见其溪谷间事。又如屋舍,亦不应见其中庭及后院中事。若人在东立,则山西便合是远景;人在西立,则山东却合是远景。似此如何成画?李君盖不知以大观小之法,其间折高、折远,自有妙理,岂在掀屋角也!”
傅抱石 东欧写生(速写) 1957年作
傅抱石《TATRA山最高峰》
112×67cm 1957年作
“三远法”就是透视学中所说的仰视、平视和俯视。对现在学画者来说,这是极普通的常识。但早在11世纪,我国的画家就提出了这样的理论是很了不起的。中国山水画空间的创造有中国自己独特的方法,当在其他课题中阐述。我们在记录速写时,只要求不忽视透视的因素,要在一张画面上保持其透视关系的一致性。通常情况下,速写水坝、高层建筑和复杂的建筑群,处理透视时尽量避免运用成角透视,在平行线处理时不用消失点。因为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表现,常着重宇宙大空间的表现,一座房屋或一群建筑物,所占空间极有限,在画面上常不作计较。当画里上、中、下都有建筑物时,常以主要建筑物为主,其空间背景保持透视变化的一致性,其他次要建筑物的透视变化与建筑物保持一致性,或者画面的上、中、下建筑都同时统一用平视的方法去处理,不能用焦点透视消失在一个消失点上的方法去处理。
场景效果图
吴卫强 书法作品
作品来源:复圣轩字画网【作品热销中 支持定制】
复圣轩字画网是北京复圣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旗下的国内知名书画艺术网站,专业从事名人手绘、保真书画的网上交流交易,致力为广大艺术家、书画爱好者及收藏家搭建宣传推广平台、交流学习渠道、安全收藏环境,实现文化传承、涵养身心与财富增值的和谐统一,引领书画艺术投资收藏新潮流,打造中国书画行业主流新媒体。
场景效果图
汪保国 国画作品
作品来源:复圣轩字画网【作品热销中 支持定制】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点击 “关注公众号”
北 京 复 圣 轩 文 化 传 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