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笔墨取于物,发于心;为物之象,心之迹!
(1897·3·14—1971·9·5)
笔墨取于物,发于心;为物之象,心之迹。作画要写不要画,与书法同。一入画字,辄落作家境界,便少化机。故张爱宾云:“运思挥毫,意不在乎画,故得于画矣。”吾国绘画,笔为骨,墨为肉,色为饰。西子盛装,固美,淡妆以至无饰,亦未尚不美,而此间风韵自别。
潘天寿《石寿》80×150cm 1957年作 成交价402.5万元
画事之用笔,起于一点,虽形体细小,须慎重从事,严肃下笔。使在画面上增一点不得,少一点不成,乃佳。
作线作点,大笔要圆浑沉着,细笔要纯实流利,故大笔宜短锋,如短锋羊毫等是也。细笔宜于尖瘦,如衣纹笔、叶筋笔是也。长锋羊毫,通行于近代,往往半开应用,非古制。
作线忌信笔。信笔者,即随笔滑去之笔也,即无所谓落笔,亦无所谓收笔,无从谈“无垂不缩”、“无往不复”、“积点成线”、“入木三分”等意趣,轻率而少变化。以颤笔作书画,虽非郑重纯实之路,然胜于信笔多矣。执笔须平直,笔锋须尖圆,以圆锋直下着于纸面上,所成之线与点,即是圆笔中锋矣。
潘天寿《兰竹图》60×47cm 成交价460万元
用笔须强其骨力气势,而能沉着酣畅、劲健雄浑,则画不可流于柔弱轻薄矣。古人用笔,所谓力能扛鼎,即言其气之沉着也,此与粗率蛮笨之笔线囧为二致。
逆笔用笔锋而逆行,故易沉着苍老;拖笔用笔肚而斜拖,故易枯率浮滑。云林折带皴,虽为拖笔,然仍用笔锋为多也。
用笔忌浮滑,浮乃飘忽不遒,滑乃柔弱无力。须笔端有金刚杵乃佳。
用笔须不刚而刚,不柔而柔,柔中有刚,刚中有柔,世所谓绵里裹铁是也。
潘天寿《竹石双禽图》131×31cm 1953年作 成交价460万元
画事用墨难于用笔,故吾国绘画,由魏晋以至隋唐,均以浓墨线作轮廓。吴道子作人物山水,尚如是,故有洪谷子(荆浩)有笔无墨之评也。自王摩诘,始用渲淡,王洽始用泼墨,项容、张璪、董、巨、二米继之,渐得墨色之备,可知墨色之发展,稍后于笔也。然而笔为画之骨,墨为画之肉,有笔无墨非也。有墨无笔亦非也。仰稽古昔,翘首时流,能兼而有之者,方称大家矣。
潘天寿《竹鸡图》76×41.5cm 1961年作 成交价448.5万元
画事以笔取气,以墨取韵,以焦、积、破取厚重。此意,北宋米襄阳已知之矣。
原用墨之道,浓浓淡淡,干干湿湿,本无定法,在干后重复者,谓之积,在湿时重复者,谓之破耳。全在作者熟练变化中,随心随手善用之而已。
泼墨须在模糊中求清醒,清醒中求模糊。积墨须在杂乱中求清楚,清楚中求杂乱。泼墨须在平中求不平,不平中求大平。然尚须注意泼墨、破墨、积墨三者能联合应用,神而明之,则变化万端,骈瑧百彩矣。
潘天寿《鸟石图》67×45.5cm 成交价460万元
用墨可在枯中取湿,湿中取枯,关键每在用笔。
墨须能得淡中之浓,浓中之淡,即不薄不平矣。其关键每在用水用纸。
用浓墨,不可痴钝,用淡墨,不可模糊,用湿墨,不可混浊,用燥墨,不可涩滞。
用墨难于枯、焦、润、湿之变,须枯焦而能华滋,润湿而不漫漶,即得用墨之要诀。
用枯笔,每易滞涩而无气韵。然运腕沉着,行笔中和,灵爽不浮滑,纾缓不滞腻,而气韵自生。用湿笔,每易漫漶而无骨趣。然取墨清醒,下笔松灵,乱而有理,骨气自至。于此可悟米襄阳之湿皴带染,满纸淋漓,而有层次井然之妙,与夫倪高士(云林)之渴笔俭墨,纵横错杂,而瑧痕迹具化之境。
场景效果图
贾文良 书法作品
作品来源:复圣轩字画网【作品热销中 支持定制】
复圣轩字画网是北京复圣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旗下的国内知名书画艺术网站,专业从事名人手绘、保真书画的网上交流交易,致力为广大艺术家、书画爱好者及收藏家搭建宣传推广平台、交流学习渠道、安全收藏环境,实现文化传承、涵养身心与财富增值的和谐统一,引领书画艺术投资收藏新潮流,打造中国书画行业主流新媒体。
场景效果图
杨根源 书法作品
作品来源:复圣轩字画网【作品热销中 支持定制】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点击 “关注公众号”
北 京 复 圣 轩 文 化 传 媒